注塑废气处理设备选型需综合考虑废气特性、排放标准及经济性,具体如下:
一、注塑废气特性分析
注塑废气主要产生于塑料加热熔融、挤出成型及注塑工序,其特性包括:
主要成分:
VOCs:苯乙烯、甲苯、非甲烷总烃(TVOC)、丙酮、乙酸乙酯等。
粉尘:塑料颗粒原料混料及破碎工序产生的塑料粉尘。
异味:增塑剂分解产物及工艺产生的恶臭气体。
浓度与风量:
浓度通常为低浓度(<500mg/m³),部分场景可能达中高浓度(≥500mg/m³)。
风量根据生产规模,范围从数千到数十万立方米每小时(m³/h)。
排放特点:
废气成分复杂,包含VOCs、无机物及颗粒物共存。
温度较高,且可能含有回收价值较低的成分。
二、排放标准与合规要求
国家标准:
《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31572-2015):有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(NMHC)≤100mg/m³,无组织排放企业边界NMHC浓度≤4.0mg/m³。
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:适用于未制定行业标准的注塑企业,NMHC排放限值同上。
地方标准:
严格地区(如京津冀、长三角):VOCs排放限值可能低至50mg/m³,需深度处理。
广东省:执行《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》(DB44/27-2001),颗粒物≤30mg/m³(有组织),企业边界≤1.0mg/m³。
特殊要求:
无组织排放控制:注塑工序需采用密闭设备或空间,废气应排至VOCs收集处理系统。
预处理要求:含酸性气体需通过碱洗塔预处理,含卤素废气优先高温燃烧(RTO)。
三、主流处理技术及选型建议
物理吸附法:
适用场景:低浓度、大风量废气。
技术参数:活性炭吸附效率80%-90%,需定期更换(周期45-90天);沸石转轮吸附浓缩可将低浓度废气浓缩10-20倍,后续接RCO或RTO。
优缺点:初期投资低,运行成本低,但吸附剂易饱和,高湿度废气处理效率下降。
燃烧法:
适用场景:中高浓度、小风量废气。
技术参数:催化燃烧(RCO)温度200-400℃,净化效率≥95%;蓄热式燃烧(RTO)温度700-900℃,热效率>95%。
优缺点:处理效率高(>97%),可回收余热,但设备投资高,卤代废气可能产生二噁英。
生物法:
适用场景:低浓度、易降解VOCs。
技术参数:生物滤池填料层厚度≥1.5m,微生物降解效率50%-90%。
优缺点:运行成本低,无二次污染,但启动周期长,对高浓度/毒性废气耐受性差。
组合工艺:
低浓度、大风量:沸石转轮吸附浓缩+RCO。
中高浓度:直接RTO或RCO。
复杂成分:预处理(除尘、除湿、碱洗)+生物法+活性炭吸附。
四、设备选型关键步骤
废气参数测定:成分分析、浓度、风量、温度、湿度测定。
排放标准确认:优先执行地方标准,其次行业标准,最后国标。
技术经济性分析:初期投资活性炭吸附<RCO<RTO,运行成本RTO(余热回收)<RCO<活性炭吸附(更换)。
供应商选择:鑫蓝环保(RTO、RCO、活性炭吸附箱)、上海鼎雄(活性炭吸附塔、喷淋塔)、沧州佰汇康(催化燃烧、布袋除尘器)。
五、注塑废气处理设备选型结论与建议
低浓度、大风量场景优先选择沸石转轮吸附浓缩+RCO,确保高效且经济。
中高浓度场景直接采用RTO(热效率更高)或RCO(能耗更低)。
严格排放标准场景选择RTO+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,满足≤50mg/m³要求。
经济性优先场景低浓度可选活性炭吸附,但需规划危废处理路径。
Copyright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18029529号
XML地图